我看見不同世代的人
卻有相同的特質
如果你是一個很確實很實在的操作金融的人
你看到傑西,就會很熟悉他所說一切,他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像你的人的影子。
自律~
過人的自律
生活任何方面都是
清晰的頭腦
高度的邏輯式思維。
不變的態度。
時間分配
資金控管
情緖管理
還有
操作的人通常是孤獨的沒錯
要專注的時間相當的長
所以孤獨的時間是佔多數的~ MR~
===========(以下網路轉貼)========================
一個號子擦黑板小弟,如何崛起成為華爾街大亨,股災時大賺一億美元,
連美國政府都拜託他不要放空,
然而他最後竟戲劇性的舉槍自盡......。
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
,是債券天王葛洛斯最常提及的投資偶像。
從他身上,葛洛斯學到一件事:「在你了解市場前,必須先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的弱點和自大。」
李佛摩,曾被《時代》(Time)
雜誌形容為「最活躍的美國股市投機客」(the most fabulous living U.S. stock trader)。
出身美國麻州貧農家庭的李佛摩,十三歲帶著母親給的五美元,
在波士頓找到第一份工作:號子裡的擦黑板小弟。
之後,靈活的他,在號子裡崛起,操作棉花、玉米、小麥各種商品,
八次破產、八次再起。
這位史上最傳奇的投機客,在一九○七年,因放空美股,大賺三百萬美元,並引發美股
大崩盤。當時,金融鉅子J.P.摩根(J.P.Morgan)還派人央求他不要再放空,他感覺自己
「那一刻就像國王」。
一九二九年,美股大崩盤時,他進場傾所有資金放空股票,賺進一億美元,當時美國一
年稅收也才約四十二億美元。美國政府也拜託他,不要再放空股市。
李佛摩顛峰時,擁有全紐約最漂亮的辦公室,位於第五大道七三○號,裡頭有他私人的
專用電梯。
他的行程極度準時,每天清晨七點二十分,搭著豪華轎車離開豪宅,紐約的警察會一路
以綠燈讓他直達辦公室。他的司機每週發一次小費,給管紅綠燈的警察。
為了掌握行情,他在曼哈頓豪宅、上紐約寧靜湖畔的度假小屋、棕櫚灘的度假旅館,
以及兩百呎的豪華遊艇上,都裝了股價電報機。
李佛摩將四十年的操盤經歷寫成《傑西.李佛摩股市操盤術》(How to trade in stocks)
,他歸納自己的操盤法,是結合「時間管理、資金管理,以及情緒管理的李佛摩價格記
錄法」。
他說,投機的競技始終是世上最具魅力的遊戲,但是這樣的遊戲,「愚蠢的人不能玩,
懶得動腦筋的人不能玩,情緒平衡不佳的人不能玩,妄想一夜致富的冒險家更加不能玩
,否則他們都將窮困潦倒致死。」
每年底把自己關在金庫三天
在成堆紙鈔裡,檢討一整年交易敗因!
他隨時自省,因為「市場永遠不會錯,只有人性會犯錯」。深刻自省的習慣,表現在他
的「新年儀式」。
一九二三年新年前的禮拜五,曼哈頓銀行,「午安,李佛摩先生,一切都準備好了,」
銀行經理說。李佛摩帶著一個公事包,裡頭裝滿他過去一年的所有交易紀錄與筆記。
他們來到了銀行大金庫,龐大的鋼製大門兩旁,各站著一名武裝警衛。
洞穴般的金庫裡,有一排裝滿鉅額現金的箱子。
「李佛摩先生,這裡大約是五千萬美元。」天花板上的紅燈開始閃爍,警鈴每二十秒低聲作響。
「還有五分鐘金庫就會關閉。」
「你的辦公室經理為你訂購的所有食品都有了,冰塊、麵包、冷盤、蔬菜、水......,」「星期一,金庫定
時器設定在八點整開啟,和以前一樣。」
金庫門關上那一刻,李佛摩轉身走向被五千萬美元包圍的桌子。接下來的三天兩夜,他
讓自己隱遁在深深的孤寂中,在成堆紙鈔裡,仔細檢討過去一年某些交易失敗的原因。
星期一早上離開前,他會走向那些裝滿現鈔的箱子,把身上的口袋盡情的塞滿,接下來
的兩個禮拜,他要用掉這些鈔票。
他告訴友人,過去一整年,他汲汲於紙上富貴,每年的這個時刻,他必須摸到這些錢,
並且重新感受這股力量。 想致富的人很多,但像李佛摩這麼紀律自省的人卻不多,因此
,他常提醒人們:「任何有心從事投機的人,都應該將投機視為事業,而不是像許多人
一樣,把它當成純賭博。」
李佛摩的操盤心法第一招,就是時間管理,也就是時機的掌握。
時間管理:掌握市場關鍵點 損失要斬斷,獲利則要往前跑
他說:「每一次,只要我秉持耐心,等著市場來到我所謂的『關鍵點』,才下手交易,
我總是能賺到錢。每次只要我失去耐心,還未等到關鍵點出現就介入,以求賺取暴利的
結果,幾乎都賠錢收場。」
此處的關鍵點,就是市場轉折點,通常都伴隨著成交量的變化。
他舉了一個例子:
我最初的第一筆交易是買進兩萬包棉花,但好幾天價格沒動靜,我感到十分厭煩,
出清手中棉花,帶著三萬美元的損失出場。
過了幾天,市場又再度吸引我對棉花的興趣,我再次買進兩萬包棉花,
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我再度出清部位。
六個禮拜內,我重複了五遍這樣的操作,每一筆的損失都在二萬五千至三萬美元間。我
對自己萬分嫌惡,損失將近二十萬美元,簡直一無是處。
我命令辦公室經理,在隔天清晨我進辦公室前,將棉花的報價系統給我搬出去,我再也
不想看棉花行情了,鬱悶的心情讓我無法做清晰的思考。
但兩天後,我對棉花完全心灰意冷之際,漲勢發動了,行情頭也不回的直上五百點。我
就這樣錯失了一次迷人,且穩當程度超乎我個人想像之外的狂漲之旅。
他事後自我分析,原因有二:「一,我沒有耐心等待時機的到來,缺乏等待(關鍵點)
的意志力。第二,我沒有遵循良好投機程序導致判斷失誤,我縱容自己對棉花市場感到
憤怒與厭惡。」
同樣的,何時該獲利了結?「緊緊抓住勝出的股票,讓它往前走,直到你有明確的賣出
理由(指轉空的關鍵點)。只要它表現正確,不要急著獲利了結。」
一九二四年的小麥一役,他深刻體會這個道理。
當時,他看好小麥後市,也壓了不少資金,卻因恐懼心理作祟,太早獲利了結,
賣掉後,小麥繼續大漲。他悟到:「為什麼我要害怕失去那些自己未曾真正擁有的東西?」
「要賺大錢不是靠股價起伏,而是要靠市場大波動,投機客要有勇氣坐等行情結束,」
因為「股價變動最大的那一部分,都發生在整個行情的最後四十八小時之內,在這段最
具關鍵性的時刻內,我們得坐在轎子上。」
經過許多次的教訓,李佛摩修正自己,也因此數度從破產中再崛起。
他自述:「當我的交易處於獲利狀態,我從不窮緊張。
我可以在擁有單一個股部位高達數十萬股時,仍然睡得像個小嬰兒似的。
因為我的那筆交易正在獲利中,我只不過在使用途中多出來的錢
--這是股票市場的錢,假如這些獲利都賠光,我也只不過是損失那筆我原來就不擁有的
金錢。」
不過,當股票出現反轉訊號,不如原先預期,也就是來到他的(空頭)關鍵點時,就需
要壯士斷腕。他說:「利潤就是能自己招呼自己,損失則永遠做不到。」因此,「損失
要斬斷,獲利則要有往前跑的空間。」
一九○八年,他聽從棉花大王湯瑪士(Percy Thomas)建議,做多棉花期貨,但一開始就
慘遭套牢,但他卻不管關鍵點的訊號已經亮起,不願認賠,繼續往下攤平,最後總共買
了四十四萬包棉花期貨。短短幾週內,他不但破產,還負債一百萬美元,同時因此罹患
憂鬱症。
資金管理:不要弄丟本錢
隨時將獲利的半數鎖進保險箱
操作棉花的虧損經驗,逼得李佛摩正視資金管理。
他要求自己一旦虧損金額超過總計畫
投資部位的一○%,就要出清部位。
這也是他的第二個操盤心法:資金管理。
他不厭其煩的告誡兩個兒子:「不要弄丟了你的本錢。」
因此,不要一次買進全部的價
位,必須等待自己的判斷獲得確認後,再繼續往上加碼。「
在成功結束一筆交易時,都要記得將獲利的半數抽出來鎖進保險箱裡。」
他習慣每次提出二、三十萬美元:「算一算你的錢,把它當成一個決策來執行。這種擁
有的感覺,會減輕你拿這些錢再次搏命,以致損失的那股頑強衝動......。
這種方法幫了我好幾次大忙,我只後悔這輩子沒能徹底遵守。」
他要兒子謹記,保留一份備用現金,就像優秀的將軍身邊留著預備部隊為正確時刻之用
。畢竟,股市永遠存在川流不息的機會,即使錯失良機,有點耐心,另一個機會立刻就
來。
情緒管理:訓練有素的紀律
只有在違背自己規則時,才會虧損!
李佛摩的第三個操盤心法就是:情緒管理。
這是最難的部分,因為「人性一大特殊之處
,在於同時既感希望無窮,又覺得驚恐無比。」
事實上,李佛摩比一般人更易受影響。因此,他的成功,來自於高度自律。
他十點就寢,早上六點起床,起床後的第一個小時不要有人出現在身邊。
在長島寓所裡,僕人們訓練有素的將咖啡、果汁放在日光浴室的餐桌上,
他開始大量閱讀歐洲、美國各地報紙。
他告訴兒子,好的股票作手和訓練有素的職業運動選手沒什麼兩樣,
必須維持生理、心理的完美狀態。
「我從不彎腰或採取散漫坐姿。即使是打電話,我也都站著。」
「只有少數人知道我的電話號碼,而且我經常換號碼讓大家找不到我。我盡量少收信,也盡可
能不回信。」
「在我多次掉落陷阱並千辛萬苦脫身後,我對自己工作最滿意的地方之一,就是孤獨。
」他形容自己,就像一匹孤獨的狼。
李佛摩盡力的想要達到平衡、耐心和沉默,但最後擊倒他的卻是家庭生活的失衡。
尤其他的演員妻子溫德特(Dorothy Wendt) 嗜酒、花名在外,讓他不只一次憂鬱症發作,連
交易的紀律也拋在一旁。一九二九年美股大崩盤後,他再度跳入市場,但市場連續走跌
,結果出現虧損。
不久,妻子跟他離婚,還把他的財產揮霍一空,他再度宣告破產。
隔年,離婚的妻子更在一場酒醉後的爭吵中,對長子開槍,造成他的長子殘廢。
為了排解情緒,李佛摩雖然再婚,卻仍然養了許多情婦。
雖然他在投資上很有紀律,但感情生活卻如一團糾結混亂的毛線,嚴重影響他後期的投
資紀律,讓他無法脫身。
後來,兒子說服他寫書,希望他能夠藉此鼓舞情緒,並重新提振事業;不過美國當時戰
雲密布,且因為李佛摩的投資觀念太新、太具爭議性,書賣得不好,書評也不佳。
一九四○年十一月底,他在飯店用晚餐時,在洗手間舉槍自盡,得年六十三歲,一個股票作
手的傳奇於此畫上句點。
他的一生,就如同他告誡兒子的:「我只有在違背自己的規則時,才會虧損。」
對所有投資人,他則留下了這句雋永的話語:「華爾街從未有所改變,財富來來去去,股票此
起彼落,但華爾街永遠沒變,因為人性永遠都不會改變。」 (網路文章)
*李佛摩小檔案(1877~1940)
市場地位:1920年代從華爾街賺走最多錢的人
以下圖片點選會前往連結頁面